新余一中前身為新余中學,現已立校65年,歷經兩次遷址。1943年,新余縣立中學在新余老城東南、袁河北岸虎瞰山的魁星閣旁、瀛州書院舊址成立,由前清舉人、候補知縣張嶧先生任校長。1973年,高中部遷至城區東隅原新城中學辦學,定名“新余縣第一中學”(初中部留原址,為“新余縣第二中學”);1983年,新余復市,更名“新余市第一中學”。2004年2月,根據省政府優質高中工程建設規劃,在城北孔目江畔貫早啟動新校建設;2005年8月,一期工程完工,新校開始使用;2007年8月,政府優化配置城區教育資源,老校整體劃撥給市三中,新余一中完全遷入新校,開始了新的發展征程。
一中新校占地約350畝,規劃總建筑面積12萬多平方米,可容納120個教學班,預算總投資1.5億元;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積8.3萬多平方米,投資累計約1.69億元;尚有體育館等項目未開工建設。整個校園教學區、生活區、活動區分區巧妙,布局科學,主體建筑全由連廊銜接,歐式風格,充分體現了傳統與時尚的結合,自然與人文的統一。一中新校的建成,改善了市內中小學的布局,廣泛地滿足了人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。
新余一中現有教工409人(其中特級教師3人,高級教師126人),學生7000余人。改革開放以來,學校高度重視管理的規范化、法制化、科學化,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管理體系:1983年,在全市首先確立以教代會為主的民主決策和監督機制;1985年實行了校長負責制,在人事管理上實行聘用制,并率先設立專門負責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與管理的政教處;1993年,經過長期醞釀并經教代會反復討論,通過了《校內結構工資實施方案》等改革方案,真正實現了“多勞多得,優勞優酬”。迄今,已制訂138項制度和條例,管理工作走上了民主化和科學化的軌道。學校堅持“校風優良、學風濃厚、教育質量一流”的目標,恪守“向45分鐘要質量”的理念,在教師中大力推行“文明修身工程”“奮進工程”“名師工程”,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水平;在學生中積極推進“品行建設工程”“飛升工程”“優生工程”建設,面向全體學生,深入實施素質教育。學校倡導“科研強師、科研興校”,出臺了《新余一中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及科研成果獎勵辦法》等條例,致力培育一支專家型的師資隊伍,教育科研在基礎教育領域獨樹一幟,卓有成效,《紅色井岡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與應用》等約40項課題獲省級以上立項(其中國家級課題6項),大部分已經結題;大量教學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。在這一過程中,逐漸形成了一支穩固的科研骨干隊伍。
新余一中的創業者和歷屆繼任者,數十年篳路藍縷,勵精圖治,使得辦學規模不斷擴大,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,學校因此成為省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優秀重點中學、新余基礎教育的一面紅旗。
——恢復高考以來,曾出過2位省狀元,每年升學人數都占據全市半壁江山,迄今累計向高校輸送新生1. 6萬余人,僅2003-2007五年,二本以上上線人數達3973人,其中23位學子考入清華和北大。
——近5年參加全國數、理、化、生、信息技術奧賽成果輝煌,有34位同學獲得國家級一等獎,居全省前列。
——音體美等學科成果豐碩:連續5年蟬聯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冠軍;近5年在國家、省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獲得89個獎項,其中國家級一等獎3個、二等獎4個、三等獎9個。
新余一中目前是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、全國教育科學“十五”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學校、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、江西省文明單位、江西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校、中國百強中學、江西人民滿意十大品牌中學、新余市先進學校、新余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等。
從立校之初到如今,新余一中秉承著近千年的文化底蘊,走過了六十五載風雨歷程。歲月悠悠,斗轉星移,黨和政府悉心關懷,無微不至;代代師生聞雞起舞,奮勇拼搏:是他們,書寫了新余一中的歷史,鑄就了新余一中的輝煌。新余一中必將迎來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!